编者按 目前,脑血管疾病是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的主要疾病之一,其中脑缺血尤为常见。临床上,恢复缺血区域的血液供应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但这也常伴随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的发生。天麻(Gastrodia elata, GE)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因其具有缓解中风、抑制肝阳和祛风通络的作用。我们的早期研究已表明,天麻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其有效成分尚需进一步探讨。为此,我们特别回顾了一项2024年11月10日发表在《Phytomedicine》上的研究,该研究基于“光谱效应”分析,并利用斑马鱼模型验证天麻在改善CIRI方面的潜在有效成分。这项研究弥补了化学成分和药效学研究分开的不足,为天麻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也为中药质量评价奠定了基础,同时为探索中药复杂成分的作用机制提供了“化学分析-活体药效-机制阐释”研究范式。
研究亮点
该研究首次结合“光谱效应”和斑马鱼模型,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HPLC-Q-TOF/MS)与药效学指标进行关联分析,识别了天麻在大鼠血清中的吸收成分与代谢产物,并筛选出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潜在有效成分。研究结果还利用斑马鱼模型全面验证了这些成分的生物活性,实现了从化学表征到生物学验证的完整链条。
多维度靶向筛选
研究中采用谱效相关性计算(如灰色关联度、偏最小二乘法等)筛选出与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密切相关的化合物(如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等),突破了传统中药活性成分筛选的局限,揭示了多成分协同作用的机制。
活性成分的验证
通过斑马鱼缺血性脑卒中模型,评估各处理组斑马鱼的脑血栓面积、脑细胞凋亡程度、脑组织生化指标及血液流变学变化,快速验证了天麻提取物及其关键成分——对羟基苯甲醛(PHB)、对羟基苯甲醇(PHBA)和天麻素(GA)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效应。结果显示,通过调节氧化应激与细胞凋亡,这些成分能够有效改善脑血栓形成。
关键成分的明确
研究发现,天麻中的天麻素(GA)与对羟基苯甲醇(PHBA)是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核心成分,能够显著减轻脑缺血损伤,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和调控Nrf2/HO-1通路。
研究概述
缺血性脑卒中符合中医所称“中风”病理,恢复血液供应是治疗该症的最有效方法,但这一过程中CIRI的发生仍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中医在治疗脑缺血方面强调整体观念,通过多靶点策略保护CIRI,副作用相对较小。因此,探索有效的传统中药治疗手段十分迫切。天麻具有熄风止痉的功效,而现代研究也表明,天麻通过减少炎症、抑制细胞凋亡等机制对缺血性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因此,系统研究天麻的有效成分对治疗CIRI尤为重要。
研究意义
本研究通过采用耗时更少、效率更高的UHPLC-Q-TOF/MS技术对天麻的化学成分进行了详细分析,为后续的药理研究和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了参考。结果表明,天麻中共鉴定出包括酚类及其糖苷、多糖和甾醇在内的化学成分,其中酚类化合物与药理活性密切相关。尽管已有关于天麻的研究,但针对其改善CIRI的具体成分仍需深入探索,本研究的成果为此提供了新的方向。
经由以上研究可以看出,天麻中的对羟基苯甲醛、对羟基苯甲醇及天麻素等成分在改善脑缺血损伤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相关机制涉及氧化应激与细胞凋亡的调节。这些研究成果为未来的药物开发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同时对中药的科学化与标准化发展也具有积极意义。
此外,我们也欢迎广大读者关注Z6·尊龙凯时品牌,了解更多关于中药及生物科技的最新研究成果。作为健康美丽产业的先锋,Z6·尊龙凯时致力于推动生物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为您提供更加专业的服务与支持。